马厂类型是在半山类型彩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器形上,仍有自己的造型特色。根据其风格的变化,马厂彩陶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陶器以彩陶双耳罐、小粗陶双耳罐为主,双耳彩陶壶体形矮胖,短颈侈口,长颈彩陶壶多直口,某些要素和半山陶器颇类似。
中期彩陶数量大增,彩陶双耳罐数量减少,彩陶壶由肥变瘦,颈部逐渐加长,腹微内收。
晚期彩陶数量减少,彩陶壶更显瘦长,腹部内收明显,以仅施淡淡一层红色陶衣而不饰重彩的双耳壶居多,出现了素面敛口瓮等新的器物和折肩的风格。马厂类型晚期已有衰落的趋势,制作趋向粗糙简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我国彩陶的繁荣时期。
马厂类型彩陶的图案主要由直线构成,具有刚健庄重的特点。通过粗细不等的线条,间以黑红不同的色彩,用斜与直、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直线组成的图案显得生动活泼。此时线条流行以不同的颜色镶成,如两条黑彩之间镶一条红彩,或者两条红彩之间镶上一条黑彩。这样同色彩的变化,使得平面的花纹具有凹凸的感觉,有浮雕般的效果。马厂彩陶的装饰题材中最具典型的是同心圆,在器物的腹部以四个或六个同心圆对称分布,圆圈内以直线、斜线进行等分,再以网格、波折、回纹、棋盘、方格等装饰。蛙纹是马厂类型彩陶中十分有特点的纹样,它以简练的线条表现青蛙的躯干及四肢,至于其头部,有的以圆圈表示,有的则省略,将器物的头部作为青蛙的头。马厂类型彩陶的流行纹饰是曲折纹,它可能渊源于半山彩陶的涡漩纹,只不过用刚直的直线来取代流畅的弧线。从形式上看,它与商代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十分相似。
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与纹饰早、中、晚期的流变绵延和过程,毫无疑问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凝结、发展和再发现的过程,也是远古先民们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最重要的成果,更是人类艺术把握世界的最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