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社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马家窑彩陶文化科普行”研学活动在马家窑村瓦家坪研学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由甘肃省社科联组织发起。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作为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单位,联合临洮县社科联、洮阳镇、文旅投集团及马家窑小学,汇聚百余位师生共赴这场文化盛宴,既以社科力量唤醒千年彩陶的历史魅力,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让彩陶纹样 “说” 出千年故事
“看这组漩涡纹,是五千年前的先民记录黄河奔腾的模样!” 活动开场,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勇的一句话,瞬间吸引了马家窑小学师生的注意力。这场以 “神秘的马家窑文化” 为主题的讲座,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只有文物背后的鲜活叙事,搭配生动卡通版图片,轻松解锁古文化魅力。
王勇副馆长结合实物图片,将波浪纹、几何纹的起源娓娓道来 —— 从先民的生产生活,到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每一道纹路都是 “活的历史档案”。期间抛出的 “彩陶上的波浪纹像什么”等互动问题,让孩子们从 “听故事” 变成 “参与讨论”,原本静置在博物馆展柜里的彩陶,此刻成了连接古今的 “对话桥梁”。

“原来家乡的彩陶藏着这么多秘密!” 讲座后学生的感叹,正是博物馆科普的初心 —— 让文物走出展柜,让历史走进乡土,让孩子在熟悉的土地上读懂文化根脉。
博物馆为研学基地种下 “文化种子”
活动现场,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宋永成将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安先生深耕研究撰写的专著《马家窑彩陶文化探源》《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等专业书籍,赠予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基地。
”宋永成说道,“这些书里饱含王志安会长先生多年的研究心血,正是他的深耕,才让彩陶艺术密码的解读、世界视野下的文明思考更具深度,让每一本都成为马家窑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希望它们能成为一座桥梁,让同学们从纸上触摸到五千年前的智慧与审美,也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博物馆联动基地,让文化 “可触可感”
当天,孩子们还依次探访了国学馆、居住馆,触摸仿古建筑的木梁,观察与彩陶纹样呼应的传统装饰,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 “马家窑文化”,变成了能看、能摸、能感受的真实场景。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对 “家乡” 有了新的认知 —— 原来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曾孕育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比起课堂讲解,这种‘走进去’的体验更能打动孩子。” 马家窑小学校长刘栓柏说,“博物馆把专业的文化资源和乡村研学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实地体验中建立文化认同,这种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从 “文化认同” 开始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对 “社科赋能乡村振兴” 的深刻践行:以专家讲座解读文化内涵,用专业书籍搭建知识桥梁,靠沉浸式体验激活文化感知,让千年彩陶文化从 “历史遗产” 变成 “振兴资源”,从 “博物馆里的展品” 变成 “乡村孩子的骄傲”。
马家窑彩陶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而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就是这张名片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未来,博物馆还将继续联动乡村学校、研学基地,开展更多科普活动、研学项目,让社科力量持续赋能,让千年彩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