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纯正,心地善良为人厚道 |
---|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 作者: 阅读:2765 |
我与志安先生相识,缘于他与儿子的浙江之行,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之地的相唔和艺术心云的自如相吻,使我们一见如故。志安先生天然具有的质朴无华的心性和具有西北人刚直之美德,更是让我倾心。 |
胎质: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优质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 |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 作者: 阅读:4112 |
胎质: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优质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和成泥有柔韧性。烧制成的陶器用肉眼观看有“胶”质感。 由于当时烧造技术条件差,烧造温度相对较低,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用手敲打陶身会发出低沉的哑音;用手掂陶器感觉重量比较轻;不该有沉重的压手感;用水打湿陶器,能嗅到一股微弱的土荤气味;用心察看陶器表面会有细小的针眼。 |
造型: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 |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 作者: 阅读:4057 |
造型: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古朴、淳厚、自然、柔和、饱经沧桑,没有生硬的火气感。 远古时期,还没有标准尺寸概念,制做出的彩陶器,不可能出现同一规格;同一造型、同一图案。先民们制作陶器时,采用敷泥脱胎法,泥条盘筑法,堆塑手捏法,使用原始慢轮修整,制造出的陶器不可能十分规整,有轻微的变形,表面有凹凸感。 |
胎质: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优质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 |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 作者: 阅读:3979 |
胎质: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优质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和成泥有柔韧性。烧制成的陶器用肉眼观看有“胶”质感。由于当时烧造技术条件差,烧造温度相对较低,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用手敲打陶身会发出低沉的哑音;用手掂陶器感觉重量比较轻;不该有沉重的压手感;用水打湿陶器,能嗅到一股微弱的土荤气味;用心察看陶器表面会有细小的针眼。 |
造型: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 |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 作者: 阅读:3939 |
造型: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古朴、淳厚、自然、柔和、饱经沧桑,没有生硬的火气感。远古时期,还没有标准尺寸概念,制做出的彩陶器,不可能出现同一规格;同一造型、同一图案。先民们制作陶器时,采用敷泥脱胎法,泥条盘筑法,堆塑手捏法,使用原始慢轮修整,制造出的陶器不可能十分规整,有轻微的变形,表面有凹凸感。当时工艺水平有限,生产的陶器内接口处多为粗糙,瓶口不十分圆润规整,两边的瓶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大小不一。 |
从地域分布上看马家窑诸文化的族属 |
发布时间:2013-04-09() 来源: 作者: 阅读:2611 |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之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古代人类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实物资料,提供给人们去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的科学。我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更多的是搞些田野调查,从事室内整理和编写调查报告,很少更进一步结合历史文献,做些综合性的历史研究。 |
巫山博物馆附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532 |
庐江工地挖掘出一处汉墓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607 |
金溪县日前发现一座明代古墓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809 |
中国旧石器考古的一个新亮点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902 |
南安丰州又发现一座古墓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804 |
不要忘记马家窑文化的创造者——神圣的古羌人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2480 |
关于马家窑文化的族属问题,应该肯定地说,马家窑文化是今天我们称为古羌人的一个远古部落群体所创造。在古羌人的这个概念中, 不仅有现在所指的羌、戎、狄、胡等族群,更有现在己作为汉族大族群中的一大部分早期的汉人祖先。汉人是现在汉族的一种早期称谓。汉人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在刘邦建立汉政权之后才被广泛使用。 |
王志安——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锯齿纹是古羌人对山的崇拜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2859 |
锯齿纹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纹饰。当初安特生称之为“丧纹”,早期时还被中国学者援引[1],但后来一直作为中国学界批评安特生的内容之一。锯齿纹广泛存在于马家窑文化各个时期的彩陶上,其形态各异,既有连续大三角形的,也有细密如锯齿的,李水城曾对半山类型的锯齿纹做过分类[3],总的来说并无大的变化,仅在不同时期,其色彩搭配和具体造型略有区别。 |
距今4650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上考古学者发现较成熟文字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2057 |
本报讯 日前,考古学者在距今4650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上发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巫”字,从而将“巫”字的产生年代向前推进了1000年,同时发现是用毛笔写的字,被称为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创作活动。甘肃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的这个发现,在国内考古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马家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以其绚丽繁缛的马家窑彩陶著称于世。 |
马家窑文化研究的哲学思考——李曙华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2035 |
马家窑文化诞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是文字产生前的史前史时期,世界各民族都处于原始“象思维”阶段。马家窑文化正是人类“象思维”创造的伟大成果。什么是“象思维”? “象思维”是人类的本原性思维,属于人类最先产生之思维方式,是一种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 |
试论金沙文明对马家窑彩陶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2005 |
本文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网【摘要】本文拟考察马家窑陶器上的蛙型纹饰与金沙遗址蛙型金箔的渊源,联系古埃及蛙女神和华夏蛙图腾与女娲的神话传说,籍以理清金沙遗址的蛙型金箔这一图腾崇拜物的源流,进而揭示古蜀王国在传播华夏文明的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 |
风雨马家窑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883 |
然而,今天,当我站立在巴马峪沟边,望着这个与家乡其他种满庄稼的山坡别无二致的土坡时,我的心中一种无法抑制的酸楚油然而生。失望吗?是的。苦涩吗?是的。确切地说,我甚至有点愤怒,有点震撼。马家窑盛名之下的荒芜与沉寂,使我总是觉得有那么一点被捉弄的滑稽。也许,一切的辉煌都会趋于平淡,并从人们美好的记忆中徐徐退去;也许,一切伟大的建构都会趋于毁灭,并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渐渐湮没。 |
陶器是人类文化的分界标志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1879 |
对于人类文化顺序相承的诸阶段的起点,我们选择了陶器的使用作为其中的一个分界标志,其意义不像饲养动物、使用铁器和发明标音字母那么鲜明,因而对于这一抉择需要加以解释。人类必定先有村居生活,并且,简单的技术必定先已达到相当进步的水平,然后才会制造陶器。在古代遗址中,仅发现燧石和各种石器而没有伴随陶器的例子很多。当人们感到需要陶器以前,必已出现了一系列比陶器更为需要而适应于较低级社会状态的发明项目。 |
揭示千年彩陶王国衰落之谜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3144 |
湟水,流经甘肃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4600年前,古老的羌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明,这个文明在持续了整整1000年后,却突然神秘衰落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文明的消亡?1974年春,湟水北岸台地上的柳湾村村民在挖渠引水时发现了一片墓地。此后在5年多的发掘中,共出土了各种彩陶器皿15000余件。历时千年的神秘彩陶王国终于重回人间。昨天,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的111件典型彩陶真品来到南京博物院,向南京人揭示了黄河之源神秘彩陶王国的兴衰。 |
兰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 |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阅读:2425 |
古时期,曾经有一支部族,他们在兰州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在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大量彩陶就见证了这些神秘部族的活动。长期研究兰州历史文化的关振兴先生,通过解读大量的彩陶认为,兰州是古羌族的发源地之一。 |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