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专家学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学者 > 专家学者

邓启耀

一、简介

籍贯:广东顺德

1952年2月29日生于云南昆明

1969年2月作为知青到云南省盈江县傣族村寨务农

1971年8月招工到昆明汽车运输总站

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2年毕业分配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工作

1986年调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民俗学研究

1992年破格聘任副研究员

1993年破格聘任研究员

1995年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任副主任

2003年参与筹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任常务副院长(2003—2010)

2004年人类学系人类学和民俗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2011年兼中文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生导师

2017年退休

二、目前承担项目和在研论著

1.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首席专家,(批准号11&ZD185)结项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18,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第一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2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圣凯法师邀请参加项目。

中国探险协会委托项目“中缅边境跨界民族德昂族调查”,在研;

番禺石楼镇政府拟委托项目《石楼镇志》(2018-2019)项目负责人。

顺德伦教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快速评估项目负责人

2. 在研或即将出版的论著

主编文集《隐性博物馆的多媒体呈现》、《工绣、画绣和意绣:中国首届刺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已交科学出版社,编辑中;

专著《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已经和商务印书馆签订出版合同,2017年12月底交稿;

邓启耀田野考察笔记丛书8本,已经和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拟于2018年3月交4本,2018年12月交4本;

大型学术画册《中国民族服饰全集》8卷,已经和广东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正在进行中(交稿1卷,完成设计)。

3.杂志

担任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民族艺术》杂志编委,主持“视觉人类学”栏目,每期编发2-3篇论文。

历史情况:

a.全国性或国际性奖项

任总策划、总撰稿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展馆“人与自然馆”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签发,1999);

任总策划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馆”获“永久保存金奖”(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签发,1999)。

人类学专著《中国巫蛊考察》获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200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视觉人类学导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二等奖”,2015,“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年度学会奖”2017。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突出贡献奖,2010。

《变迁中的高原蒙女》,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英文版).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丛书类,高发元主编,本人撰写其中一本《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6,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2000年4月。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田野工作奖”,中心主任周文中院士颁发,1994.

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1992)。

《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获1991-1992年度滇版优秀图书二等奖(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和云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1994,9)。

《宗教美术意象》(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获第二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二等奖(1995,云南省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会颁发)。

合作译著《人生历程——人类学初步》(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获“外国优秀作品翻译编辑奖”,(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和云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1990,9)。

《中国神话的逻辑结构》(《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3期)获“首届云南省文艺创作基金奖”一等奖(1993,云南省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会颁发)。

《从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艺术看原始思维的特征》(《思想战线》,1982年5期)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1991,2)。

《从羿的悲剧看中国原始社会解体期》(《思想战线》,1981年1期)获1980年“云南省高等院校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云南省教育厅颁发,1981,3)

b.专业协会的会员资格:

中国民族学会会员、中国探险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岩画学会会员、广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c.专业刊物和重要媒体报道

被中国教育部名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一期作为封面学者并设“视觉与文化”专栏介绍。

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中山大学邓启耀教授访谈录》(徐杰舜),《民族论坛》2015,3(总第367期)。

学术成就和部分论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第4期、《民族艺术》 2002年第2期、《人民日报》(海外版)、《大公报》1995,10,10,《民族论坛》、《摄影之友》2002年第6期,《城市画报》2002年3、4期合刊,《新周刊》等有专文评述。

d.专业评委

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2014—)

中国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节日影像志”评审专家(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事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通讯评审专家(2015—)。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复评评委(2014)

第16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影视人类学论坛终评国际评委(2009)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评优单元”国际评审团评委(2009)

中国民政部和欧盟举办的“村民自治影像计划”评委(2006)

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国际评审团评委(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2004)

e.学术贡献

1.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研究

针对外力过度干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提出“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和不离本土的保护”这个基本概念,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周文中(Wenzhong Chou)院士和美国福特基金会赞许,授予“田野考察奖”,并给予我领导的“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三期近10年(1994—2003)的资助。由我主编的“民族文化研究文库”,形成“文化史论丛书”、“田野考察丛书”、“西部图志丛书”和“野牛角丛书”几个系列,其中,“文化史论丛书”有三本获得全国专业学术奖,一本获云南省学术奖。

学术著作中,《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年出版,2011年入选“云南中青年学者百人百部学术论著丛书”再版;相关学术画册和专书6本分别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家钟敬文题写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家杨堃教授撰文评论:“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有现实的意义。它可以促进我们更进一步地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帮助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月29日第7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等有评介;我目前正在整理的八卷本《中国民族服饰全集》,已经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获钱伟长、费孝通等评审的“用于资助出版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出版基金资助,于1992年出版,1996年加印,2004年再版;云南大学哲学家赵仲牧教授评论该书:“对神话学的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能涉及到某些前人和他人未曾接触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国内哲学动态》、《民间文学论坛》、《高校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评介;《当代中国认识论》、《中国神话学史》、《思维发生学》、《中国社会的神话思维》等著作引述;其中一章收入近百年名家《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1903-1992)。《中国巫蛊考察》1998年在台湾出版,1999年在上海出版,中国国家博物馆民族学家宋兆麟研究员评论:“《中国巫蛊考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巫蛊的学术专著。……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它对民族学理论的探索,田野实践的深化,对巫蛊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一定建树。”该书2001年获全国专业学术著作一等奖。

同时,我们关于民族文化保护的某些学术理念,也影响了政府的决策。1999年,我作为副组长(组长是政府方面人),为云南省政府草拟《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总体规划》,经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定为云南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同年年底,在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召开,有美国副国务卿和各国知名学者参加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上主持专题会议并做两次大会发言,并作为大会学术组负责人执行编辑研讨会论文集,商议起草主张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云南倡议》。

这个工作目前的延伸:2006年,我带中山大学学生,参加贵州苗族民间建筑吊脚楼的复原保护和记录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我应邀作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学术委员会成员,指导项目组在应用全数字技术,通过影、音、图、文及3D虚拟现实等手段,抢救性地对民间祭祀仪式中的歌舞、音乐及乐器制作技艺、神功戏及其道具(如面具、皮影)等进行多维数字化捕捉,形成民族民间宗教艺术非遗3D动作数据库、非遗动态影像数据库、非遗静态影像数据库等三大数据库系统。2009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康保成主持,本人承担民族服饰传承方面研究。2011年至2015年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云南省土风计划”,争取到政府资金600万元,用于支持30个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文化传习,我2001年资助的摩梭人民族服饰传习项目经传习人阿七独支玛带领的妇女互助组十余年的坚持,获得新的资助。2011至2013年,我参与主编“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丛书,现已出版近40册。2014—2016年,我任会长的广州历史乡村保护与发展协会,在广东广州、顺德和澳门主办三届“华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其工作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专员以及英国、波兰的媒体关注。在2015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古村落研究”(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主持,任第一子课题负责人)。

2.视觉人类学研究

Visual Anthropology在国内外学术界很长时期都是局限在民族志影像的拍摄和展示方面,比如国内一直把Visual Anthropology翻译为“影视人类学”。我是在国内较早提出Visual Anthropology广义概念的人之一,即回到“视觉”这个本义,即要拍摄研究影视民族志,也要研究人类从古至今的视觉文化现象,这对于学科建设,拓展了空间。关于视觉人类学研究的系列论著有:《视觉人类学导论》、《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的探问》,已经出版,其中,《视觉人类学导论》被列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二等奖”(201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视觉人类学家王海龙有专文评述。其他几本《空间认知》、《民族志影像:实践与反思》、《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视觉人类学研究》即将出版。中国《民族艺术》杂志、澳大利亚“87ARTZONE”皆邀请我做“视觉人类学”栏目主持。

3.宗教艺术研究

我1991年出版《宗教美术意象》,云南民族大学杨智勇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第4期、暨南大学蒋述卓在《大公报》1995,10,10有专文评述。1993年应云南省文物处委托成立滇西岩画保护小组,任秘书长,主编《云南岩画艺术》(2005年出版)。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首席专家,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8人完成宗教艺术调查研究方面的学位论文,主编的“佛教艺术遗产研究”文集(四本)得到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和宗教界人士支持,现已列入科学出版社重点出版计划。

f.论著

出版学术专著《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2011)、《宗教美术意象》(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1998)、《衣装密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2006)、《我看与他观:镜像自我与他性探问》(2013)、《视觉人类学导论》(2013)等;出版田野考察类著作《访灵札记》(2000)、《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泸沽湖叙事》(2006)《五尺道述古》(2008)等;拍摄或参与拍摄民族志纪录片十余部,出版《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1994)、《中国民族服饰博览》(2000)、《云南岩画艺术》(合作,2004)等学术画册多种。

近期发表:

《铸像民族志——古滇青铜器呈现的历史现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一期。

《走野路,说人话,跨界探求——我的问学之路》,《民族艺术》2017年第二期。

《无象之相:佛教祭礼乐象的视觉人类学观想》,《中国音乐学》2017年第二期。

《云南岩画面壁》,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主编:《岩画研究2016》,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

《“厚养薄葬”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中国民政》,2017,7.

《镜像自我和他性——摄影的人类学解读》,收入施瀚涛、沈健文主编《摄影的多样化空间》165-180页。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

《民族志考察及影像拍摄中的“迭影”现象》(胡台丽、邓启耀),《民族艺术》2017年第四期。

《外相与心法——达摩“衣法”的视觉人类学观想》,《民族艺术》2017年第五期。

《谁的祠堂?何为遗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一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第二期摘录;《历史与社会》(文摘)2016第一期以《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的问题与思考》为题摘录。

《灵的密语:以苗族服饰的蝴蝶纹样为中心》,《文艺研究》2016年第二期。

《环境肖像与影像民族志——以白族村落的视觉书写实践为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四期。

《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以贵州苗族传统村落拆迁吊脚楼的复原测绘和拍摄为例》,《民族艺术》2016年第四期。

《符像的仪式场域及表述语境――民间法事祭祀用符像的视觉人类学考察》,《民族艺术》2016年第五期。

《视觉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学科建设架构初探》,《民族艺术》2015第一期。收入朱靖江主编:《视觉人类学论坛》第二辑,九州出版社,2016.

《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民族艺术》2015第二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第九期摘录。

《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中山大学邓启耀教授访谈录》(徐杰舜),《民族论坛》2015,3(总第367期)。

《视觉人类学视域中的空间意指》,《民族艺术》2015第三期。

《民俗现场的物象表达及其视觉“修辞”方式》,《民族艺术》2015第四期。

《物象的图像化及符号转型》,《民族艺术》2015第5期。

《易象之城:古城空间设计的文化建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第五期。

《被“隐于世”的丛林——城市佛教建筑的文化记忆和当代境遇》,《城市建筑》2015年第12期。

《中国岩画的多媒体时空呈现与数字化解析》,《民族艺术》2015第六期。

《文化与个人——关于五四以来文化问题的一点思考》(赵仲牧、邓启耀),收入《赵仲牧文集》(第四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3

《长寿乡的健康传播与消费》,张开宁等主编《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

《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思考》导言(执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

《世俗聚落的意象格局》,刊龚鹏程主编《八卦城谈易:第二届中国.特克斯世界周易论坛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

《古村的空间认知和社会记忆》(邓启耀,邓圆也),刊冯骥才主编:《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7.

《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学术探索》,2013,第一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3年第四期全文转载 。

《族群与信仰边界的漂移 ——上个世纪20-70年代藏汉摄影家的藏区摄影》,《文艺研究》2012,第10期。《人大书报资料》J7“造型艺术”2013年01期全文转载。

《隐性博物馆数字化保存和呈现》,发表于国家社科基金专刊第38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3日头版头条)。

《无墙而聚:非郡县城市的计划外崛起》,《岭南考古研究》第12辑,2013,4,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三十年代藏彝走廊的民族志摄影——中国影视人类学先驱庄学本诞辰百年纪念》,《青藏高原论坛》创刊号,2013,1.

《舆图与城市的历史空间及其文化变迁——以佛山历史地图为例》,刊龚鹏程主编《八卦城谈易:首届中国.特克斯世界周易论坛论文集》,北京:后浪出版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0

《高原湖渔民的灵湖崇拜及象征》,载李向玉等主编《”中国渔民信仰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13,12

《当代中国纪实摄影一瞥》,收入顾铮、林路主编《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8.

《中国神话的逻辑结构》,收入马昌仪主编《中国神话学百年论文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10.

国外发表:

Visual Culture, Its  Communities, and Media Transformation,Edited by Christopher Crouch: Contemporary Chinese Visual Culture. Cambria press, Amherst, New York. 2010. ISBN 978-L-60497-72L-9

The Other Writing of People without a Written Language,Writing with Thread, University of Hawai’I Art Gallery, 2009. ISBN 9780982033210。

Regarder et Etre Regarde:La pratique visuelle a travers une experience interculturelle.VOYAGE  DE  CANTON  AU  NORD  YUNNAN,20 euros, VERS LA CHINE DES CONFINS,2008 (法文,法国出版)

g.艺术展览或其他公众展示活动

因与法国八所艺术院校的有效合作(完成“跨文化观察”艺术人类学考察(2006,9-10),法方的计划总协调是艾克斯普罗旺斯艺术学院Jacques Defert教授,艾克斯普罗旺斯艺术学院院长Jean-Paul Ponthot教授,参与单位还有亚维农艺术学院、亚尔国立摄影学院、蒙柏里耶艺术学院、摩纳哥艺术学院。考察的部分成果在“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场暨第五届影视人类学国际研讨会”,2006,11,24-26,平遥国际摄影节展示,在法国也举办了摄影展,主持在中山大学举办的“法语国家纪录片周”,邀请法国教授讲学等),获法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出访巴黎、阿尔勒、普罗旺斯、马赛和罗马。2007,12,16-2008,1,2,在普罗旺斯大学(Université de Provence) 的亚洲系做《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问题》讲座,并在埃克斯-普罗旺斯艺术学院(Ecole d'Art d'Aix-en-Provence)召开“云南项目成果展”工作会议。

主持在德国举办的“云南版画展”(1994),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展馆“人与自然馆”总策划、总撰稿(1999),

大型晚会《梦幻云南――创意民族服饰展演》总策划、总撰稿(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闭幕式和专场演出,1999);

杨丽萍主创大型歌舞晚会《云南映象》(任民俗顾问、文字撰稿,2003);

拍摄或参与拍摄的民族志纪录片入选相关国际视觉人类学电影节和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1994德国哥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

2010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民族志中的文化纬度:中美学者对话”),

澳大利亚昆士兰第四届摄影节(QLD AU QFP4,2012),

中国“凤凰摄影双年展”邀请展总策展人(2015),

中国摄影50年“人类学摄影”策展人(2006)。

早年习画,曾参与中国“85美术新潮”西南艺术群体和新具象美术展览(高名潞《中国美术史》有介绍)。在《文艺研究》、《美术》等刊物发表美术评论多篇。有文学作品入选国家小学语文教材。

h.专业组织、机构或团体领导职务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主任(2001—2005)、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2003—2010)、中山大学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10—)、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2006—)、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2008—)、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2012—)、中国民俗学会理事(2006—)、广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2006—)、广州历史乡村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2014—)、《民族艺术》杂志编委及“视觉人类学”栏目特邀主持(2015—),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及《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和主编(1994—1999)。

附:近年部分国际学术交流

The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与Centro de Estudios de Asia oriental (CEAO)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邀请参加“当喜马拉雅山与阿尔卑斯山相遇:佛教艺术暨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国际高峰论坛”,做主旨发言“天衣无界:佛教造像服饰研究”(2016,8,26-28,西班牙马德里)。

美国崴涞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edio-Recording Folklore Workshop)”指导老师(2015,,12,16-17,武汉)。

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召开的“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国际研讨会”(2015,12,26-28,杭州),做“历史现场的见者与说者——战争时期中日影像的观看控制和记忆形塑”的发言。

半世纪以来南中国的移民与区域整合国际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珠三角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深圳,2014,5,18-19),大会发言《海外的另一个中国——海外华人影像志观想》。

承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刺绣)遗产国际论坛暨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精品展”(2013,12,7-8),论坛学术主持。

应邀参加“2011•中国昆明泛亚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担任“郑和精神与桥头堡建设”论坛主讲嘉宾(昆明,2011,7,11-14)。

应邀参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北京.中国民俗艺术国际论坛”,做大会专题报告《“另类”文化史——从人类学视角看民俗艺术》(北京,2011,10,14-17)

应邀参加“首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政策与比较”,与美方学者做论文点评(南海,2011,11,6-7)

应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参加“影视民族志中的文化纬度:中美学者对话”,(洛杉矶,2010,4,7-13),大会发言:《超越影视民族志的多维度多媒体对话》,和吴文光一起主持“村民影像”讨论会。

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昆明,2009,7,27-31),主持影视人类学论坛的"视觉表达和跨文化观察暨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专题组。大会报告论文《中国影视人类学先驱庄学本》。

应美国夏威夷大学邀请参加 “针笔线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展览和研讨会,在大会做《无文字民族的另类书写》的学术报告(2008,9,20-25,夏威夷)。

参加韩国岩刻画学会举办的“岩刻画中的信仰礼仪和世界观”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做《澜沧江雨林中的红色精灵》的学术报告(2008,11,22-24,韩国庆州)。

应邀参加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主办的中韩日媒介: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2007,4,28-5,3),提交并大会宣讲论文《媒介转型中的视觉文化传播及其群体》。

参加美国UCLA教育管理培训计划(洛杉矶,2007,5,5-20);

和澳大利亚国立伊帝斯考文大学传播与当代艺术学院(Edith Cowan University of Australia)共同主持“面对全球——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12,10-12);提交论文《视觉方言与国际对话》等。

陪同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访问韩国(2006)

香港大学学术访问(美国纪录片研究),2005,1-3月,香港;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5届世界大会,2003,7,12-20,意大利,弗罗伦萨;小组发言《高原湖族群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社科部邀请讲学, 廖迪生主持:《云南纸马及其使用仪式》,2003

参加台湾花连原住民学院举办的“依山.依水.族群:两岸民族文化与发展研讨会”,12,13-17,台湾花莲.大会发言《高原湖族群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乔健推荐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5届世界大会.

经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申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协调,福特基金会资助,“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专家访美考察团”于2000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出访美国。任副团长。

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和保护(第三期),福特基金会资助,7万美元。

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钟正山合作,在马来西亚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展览,任项目副组长,1998。

以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方面论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专家会议”,1996年10月,老挝万象。

印度英.甘地艺术基金会“和平与发展国际艺术家会议”,印度新德里,1996,10,。

泰国Mahidol大学“健康与社会科学”访问计划(曼谷,1996,9,16-27)

访问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4-5月)。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人类学系学术访问,1994年5月。

携合作民族志电影《PUJI And His Lovers》参加德国哥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列为电影节四个开幕式作品之一,德国哥廷根,1994年5月。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