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彩陶博物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彩陶博物馆 > 学术交流

马家窑文化是贯穿中国史前三千年最高的文明形态

张润平

根据目前大量考古发掘统计数据及权威专家学术结论,在中国版图内有史前文化遗址至少过万处,文化遗址若“满天星斗” ,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东西各处,时间跨度从史前至万年前左右。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先生《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上古文明起源故事,其在3年后即2016年4月又出版120万字巨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覡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其详实丰富的资料及全新视角再次强化了我的判断:马家窑文化是贯穿中国史前三千年最高的文明形态。我所基于的根据与理由是:

一、马家窑文化完整绵延三千年。

(一)关于马家窑文化的定位:

1、只要是以洮河流域为主干发生形成的自成体系又有明确层级递变轨迹可循的史前文明类型、文明形态,均应定位和归类为马家窑文化,如我在洮河流域岷县段山那树扎遗址、坪上遗址捡到大量平底盆和大口小底盆半坡类型标本,在山那树扎遗址发现(2008年)过石岭下类型完整写真鲵鱼纹彩陶片,见下图。

2007年由甘肃省考古所与西北大学考古所联合发掘岷县维新乡坪上村大量仰韶文化类型中、晚期彩陶盆及尖底瓶等器物,还有大片大片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墓葬遗址等,都应该定位为马家窑文化早、中、晚期的范围较妥。

2、马家窑文化不应仅限于彩陶以至陶器范围,而应把其祭祀、墓葬所发掘出来的所有器物、墓葬形制及其遗址如数列入,等量级看待,马家窑文化墓葬中的棺材石材木材等材料与形制及其尸身、陶器底下铺设的与当今粮库所使用麻包材料及编织技艺非常相类的麻布,都是马家窑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事项:齐家玉器与青铜器均为同一流域出土,洮河流域是中国版图最早出土青铜器的地域。玉器在更早期红山文化中就大量出土,但最早期青铜器出土地域却是马家窑文化核心地带的洮河流域。从临夏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出土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华第一刀”算起,至齐家文化时期,青铜文化已延续了2000左右年,证明洮河流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源头地区。200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所在岷县和相邻临潭县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青铜镜、刀、剑、泡、腕套等,见下图均为同期同一墓葬群发掘,该项发掘被评定为当年度全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他们都是马家窑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马家窑文化的类型种类及其相对断代年代。从所发现的半坡类型、仰韶类型等来看,距今有七千至六千左右年历史;从马家窑、半山、辛店类型等来看,距今有五千至四千年左右历史;从马厂、齐家、寺洼类型等来看,距今有四千至三千年左右历史,其器型到纹饰的变迁是有轨迹可循的。岷县出土仰韶中期彩陶盆:

4、应把礼器、祭器、明器与日常器物厘清界限,区别看待。我认为史前时期的陶器,更主要的功能不是日常生活实用品,而是一种专用品,一种神圣的礼器、祭器、明器。因此,史前先民所选择的礼器、祭器、明器才极为高贵和稀有,才极为神圣和唯一,它们都是专用品,自然就看不到日常使用的痕迹,并且往往崭新无比。笔者曾见到一件完整马家窑彩陶瓶,高不到20公分,浓墨彩绘的新鲜程度,简直让人怀疑其本真性。

这里特别需要对尖底瓶做一番说明,以往的学术界对尖底瓶功能的认识是取水器。据笔者走访长期深入一线考古发掘的专家,他们所发现的尖底瓶,全部出自墓葬,而且是女性的墓葬,摆放位置也相当独特,如果是仰卧,就放在两腿之间,如果是侧卧,就放在腰腹部,且尖底朝向女性的下身部位。这说明尖底瓶根本就不是什么取水器,而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是陶祖,是生殖崇拜,同时也是一种明器。古代人,特别是上古人类,对于祭祀活动是非常重视的,那是一个巫与神的时代,巫与神的世界,祭祀活动就是最大最重要最神圣最隆重的活动,那么其所有用品就都具有神圣性。当它的功能完成之后,它们也就随着破碎了。也可以这么说,破碎彩陶也是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仪式之一。

究竟哪种祭祀活动仪式不破碎彩陶,哪种祭祀活动仪式破碎彩陶,现在还难以确定,但是笔者估计,可能当它们作为礼器、祭器的时候,被破碎的可能性大些,当它们作为明器的时候,被破碎的可能性就会小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三星堆的器物被破碎来佐证。三星堆文明时期距今为4800-2800年,已经有多位学者研究证明三星堆先民就是古羌人,而且他们来自于岷江上游及洮河流域。据《尚书》记载,那个时代的甘、青、宁、陕西西部、四川北部都是古羌人,属于同一古羌文化圈。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当时就被破碎了,这与其祭祀仪式、祭祀理念肯定有关。那么,与在此之前同一古羌文化圈的甘肃南部岷县及整个洮河流域发生的彩陶破碎现象相比,显然是有传承、有延续,有其共同性的。证明古蜀三星堆文明是史前洮河文明的延续。

当然,作为生活实用品的陶器,当然大量存在,笔者从事文物考古三年时间,踏访发掘过多处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亲自捡到大量厚至一公分至二公分甚至近三公分非常粗燥柳条纹青灰色陶器,从残片判断,愈厚愈板平,说明其器型愈大,反之则愈小,这种器型由于不值钱,文物贩子无视它,专家学者忽略它,显然这类器型才是生活实用品,也显然这是属于另外一个系统,另外一个形制,需要我们重新去深加认识。见下6图均为史前人类生活实用品:











同时我们不应低估古人智慧,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取水器和储藏器等等,肯定还会有更多类型的器物与器型,比如各种草种、枝条编织器和木器以及石块堆砌的容器等等,在西北部非常落后的地区,至今依然还能看到大量类此器物容器,如我们小时候见到过用柳条或藤条编制的取水器。我们一定要清楚,日常生活用品是消费品,在古代,尤其是史前远古时代科学技术并不普及和发达,而精美陶器特别是彩陶的制作,就是当时最高科技水平,这样的产品只有供神性极其发达的族群或部落祭祀先祖、祭祀天地山川神灵所用。因此,陶器在那个时代,应该还是个奢侈品,特别是制作、烧制相对精美的器型,尤其是彩陶类,绝对是专用的具有高度神圣性的器物。因为它的加工制作需要相当技术要求和工时,特别是彩陶的制作,只有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取材场地、专业制作机构配套进行,才有可能完成。精美的陶器,特别是彩陶,并不是随人、随地、随时就能制作。在那个完全神性的时代,陶器的神圣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难想象和理解的。而古人,直至清末,把最为神圣的器物包括文化作品,都作为礼器、祭器、明器,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历久弥新的传统。

正因此,史前古人对彩陶纹饰的设计是非常有所诉求和寄托的,可以说浓缩了当时人类最为精华的对于生命、天地人、一年四季、地球与星空、人与宇宙、人与自然、肌体与魂魄等等的理解与寄托,尤其是礼器和祭器,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自然物象的粗浅摹绘。

(二)马家窑文化的分布面积及辐射地域极其广泛,在至今所发现的史前人类所有彩陶文化中应该说是最为独一无二的——

1、地域广。其所处山系区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西秦岭山脉、四川盆地聚集冲积地带中的黄土台地,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家窑文化又可以称为是种黄土文化;

其所处水系区域:以洮河流域为发轫,西北辐射至湟水、大夏河、黄河上游流域,南辐射至白龙江流域、岷江流域,东北辐射至渭河流域、泾川流域,东南辐射至汉水流域、西汉水流域等。

2、数量大。马家窑文化原始器物现世藏量在全人类所有彩陶文化中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安特生二三十年代带出去3万件;改革开放后至今流出海外不下百万件;当下仅甘肃境内民间收藏7至10万件。

3、时间久。从如上年代来看,马家窑文化上限年代在七千年左右,下限年代在三千年左右,而集中最发达的在6500~3500年这三千年间,特别是5500~4500这一千年间最为辉煌,以马家窑与半山类型为牛耳。但是后4500~3500年间确是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的一千年,特别是辛店、马厂、卡若、齐家等类型的标志性图符与纹饰完全左右了之后至今全部中国各族人民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族服饰、人生态度、宇宙观(星象、气象)、自然观、生命观、伦理观(祖神信仰)、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马家窑文化绵延不绝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至今的活态传承:

1、原始宗教(苯教)的传承,显著标志就是卍字纹的本真传承和其千变万化的一脉相承,请看下图列示一个彩陶就绘制14个卍字纹符号:



















如上10图均为卍字纹的不同变体,充分说明原始苯教信仰在史前中华人类就已经非常普及和发达。

2、民间信仰,主要体现在如古羌人的白石崇拜,从史前齐家文化墓葬中就有反映,还有陪葬形式等,都有真切传承,请看如下3图列示,特别是第三图青铜项圈,这种形制在今天中国东南方少数民族中并不少见:





3、民族服饰,是中国本土所有民族民间信仰及民族服饰基本符号的发轫。因此,民间信仰是马家窑文化研究的突破口,也是最好的切入点。先看一组彩陶符号照片,

































后看一组民族服饰照片,













二者进行比较,特别是卍字纹、云纹、三角纹为基本符号的各种各样变体成就了史前人类祭祀纹饰与其后至今绵延不绝五千年各种民族服饰纹饰的贯穿与传承。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文明传承、民族传承、人类传承。这一传承在全人类是独一无二的。

三、在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1、宇宙观(星象、气象);2、自然观;3、生命观;4、伦理观(祖神信仰);5、世界观;6、价值观。

从而形成了自成一体、自成体系的有别于西方世界的人类文化文明形态,奠定了黄河文明乃至东方文明的基本格局、基本格调、基本特质的基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另一个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峰,永远值得中华民族骄傲和倍加珍惜。

我们对于文明的发生与形成的起因和要素的判断、认定,应该根据不同地域分别对待。中华民族史前文明的形成,核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她有长期固定的生产生活地域,有独立完善的祭祀理念和形式,更有数量极其庞大、地域极其宽阔、时间极其久远的文明载体——陶器,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大中小器型齐全,品类繁多,甚至比当今非常发达的各种瓷器形制还要丰富和精致,其数量和种类之多可以说是世界之最,形成了独立而完备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黄河文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陶器的生产及其广泛应用,标志着该地域文明史的开始。而彩陶的大量大范围出现,则说明了我国先祖在史前时期文明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即使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也是非常独特的高度。她所具有的文明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在中国文明史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绝不是被当今赞誉不已的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等所能比拟。

总之,由于史前人类生产工艺的变化和不断探索,最早由使用火发现了可塑性极强的泥块可以烧结成硬度很高的各种器型,由此发明了陶器——彩陶;由烧制彩陶发现了金属矿物质的提取提炼工艺而发明了青铜器,再由青铜器的烧制温度不断提高和掌握,发现了陶器釉彩,进而发明了瓷器。但是陶器作为明器(冥器)功能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至今在民间丧葬活动中传承着。每一种新材料、新器型的发明就自然而然淘汰了原有的发明和器型。到了秦汉时期,陶器的烧制技艺才真正具有实用功能,变成了“秦砖汉瓦”。但是陶器的民间实用性依然非常非常弱,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砖和瓦的使用并非普及,只有官府和个别上户使用。总之概括说:没有火的发现就没有彩陶的发明,没有彩陶的发明就没有青铜器的发明,没有青铜器的发明就没有瓷器的发明,三者是互为因果、层级递进的。这些不同时期的发明与创造,铸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张润平,1962年12月出生,男,汉族,甘肃岷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岷县文广局干部,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职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西羌文化特邀研究员,定西市文史研究员,甘肃省民俗学会理事、定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关陇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岷县文联副主席、岷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QQ:752946184.     gsmxzrp571@163.com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