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彩陶博物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彩陶博物馆 > 学术交流

从龙凤的相斥相容看 中国古代民族的冲突融合

  田兆元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冲突和融合, 在文化形态中具有鲜明的表现,龙凤的相斥相 容就是其典型的反映 。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最初它们却是两大对立集团的图腾 。伴随着民族的冲突, 龙 、凤这两神物之间也 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它们从相斥到相容的过程,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冲突 与融合同步 。

  在我国西北方有一龙部落, 名日龙方, 或简称为龙。甲骨文里曾记载过它: 王重龙方伐? 勿佳龙方伐? 王庙龙方( 《乙> 3 7 9 7 ) 龙来氏羌( 《缀合>) 又龙方近于羌, 甲骨文有: “ 呼龙致羌? 勿呼 龙致羌? ” ( 丙》4 9) 知西羌一带, 龙部落相当活跃。 

  传说中的龙部落比这更早,且神话传说 与甲骨记载能够统一起来。相传夏族是龙部落,它们与西羌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记》称 “ 禹兴于西羌” , 可知其龙崇拜的渊源。又《吴越 春秋 · 越王无余外传》云: 产桥… … 家于西羌。” 解为禹父,传说夏族脱于西羌大抵不差。而龙 于解 、禹时确实光大起来了。 关于夏为龙族, 闻一多先生曾列七事证明之: ( l) 传说禹自 身是龙, ( 2) 传说多言夏后氏有龙瑞; ( 3) 夏人的器物多以龙为饰; ( 4) 传说夏后氏诸王 多乘龙; ( 5) 夏人的姓和禹的名,其字都与龙 有关; ( 6) 禹的后裔多属龙族, ( 7) 禹与伏羲 同姓, 伏羲本龙躯 。①言之凿凿,夏为龙族之 说已不用再讨论了。夏王朝建立国家后, 龙的复杂模样就是在融合其它民族的基础形成的, 龙中包含马的模样,蛇的模样,狗的模样 等等,都是对许多图腾兼并的结果 。因此,以夏族为核心的龙图腾形象的形成就是古代民 族融合的产物 。夏王朝的统治, 使龙的影响四处扩散,或从西到东,或从西到南, 并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渐,成为古代中国的一 个被龙蛇所凝聚起来的强大集体 。这些无论是从文献还是考古材料中都能得到证实。 

  上古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图腾集体,那就 是以殷族为中心的凤凰集团。直到多少年后, 在《诗经》、《楚辞》诞生的年月、人们还记得商是鸟族的后代。《诗 · 商颂· 玄鸟》篇记日: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这里细节不详, 《楚辞· 天问》对此也疑问重 重:简狄在台,害何宜?玄鸟致贻, 女何喜?虽则没有细节, 但也透露出, 商乃是简狄与玄 鸟的某种关系而形成的后代。直到《史记· 殷 本纪》才告诉了我们这故事的大致真相: 殷契母曰简狄, 有嫉氏之女, 为帝髻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 简狄取而吞之, 因孕 生契 。 

  这是一个神话,不是信史,但它告诉我们, 商 以玄鸟为图腾 。 而这玄鸟我们从《左传》中便知是凤凰, 许多学者还从多了面论证了这一 结论。《左传》昭公十七年, 商人之后郊子称: 我高祖少啤挚之立也, 凤鸟适至, 故纪于 鸟, 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 厉正也。玄鸟氏, 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 恤。丹鸟氏, 司闭者也。祝鸿氏, 司徒也。鹃坞 氏户 一 l马也。鸡鸿氏, 司空也。爽鸡氏, 司寇也。 俐坞氏, 司事也。五坞, 鸿民者也。 

  五雄, 为五 工: 1一利器用 . 正度鼠夷民老也。九息, 为九农 正 , 宣民无浮行也 这简直就是一个鸟王国。在春秋时期, 人们已经开始遗忘这些古老的官制了 . 以至 于孔子也要赶来向这位郑子求教。这些鸟类 的集合便成了凤。郊子所称是否真实已无从 考察, 但殷人把凤当神祭祀却是事实: 贵帝史凤, 一牛。 ( 《殷墟文字续编》补9 1幻 甲戌贞其宁凤, 二羊, 三犬, 三不。《笙· 典 礼》1的 前者尊凤为上帝使者, 后者为祈凤的安宁献 上了丰厚的祭品。后来凤成为一种普遍的吉 祥的象征: 是鸟也(凤凰) , 饮食自然, 自歌自舞, 见则 天下安宁。 ( 《山海经· 南山经>)

   考古材料说明, 龙的材料多见于北方地 区, 而鸟的形象遍布全国, 尤多见于以长江流 域为主的南方。这是因为商朝的建立, 南方 尽属之, 而主要敌对势力是龙集团的北方。 “ 殷人南方无劲敌, 与周人之屡与` 南夷, 构兵 者适相反, 盖世与周为寇仇之` 南夷, , 在殷则 殷之同盟也” 。 商由东向西方发展, 诸多龙 集团先后被征服, 是以华夏大地遍留下凤凰 的足迹。 

  起初龙与凤水火不容。我们现在能见到 最早的材料证明这种冲突的是甲骨卜辞: 贞昊弗其长号、龙 。 ( 《铁》1 0 5 . 3) 郭沫若《卜辞通纂》: “ 斗或作当, 非飞字。隶定 为长, 字从戈, 者省声。当是屠字初文, 亦可 说为征诛之诛。” 是知殷时, 龙部落在鸟人们 的征讨诛灭之列。 武丁卜辞: 勿呼妇好伐龙方。 ( 《续》4 . 2 6 . 2) 及龙方。 ( 《珠刊。62 )

  对龙方不是伐就是追, 大有灭之而后快的味 道, 其结果, 诸多的龙部落不是被消灭就是臣 服投降。 商人的子孙追忆其先祖征服龙族的 武功, 不无自豪得意: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 龙拚十一 乘, 大禧是 承。伙诗· 商颂 · 玄鸟价 慑于武王的威势, 龙族不得不认输, 于是扛着 大旗, 运来大批黍翟粮米向商王进贡。此时此 亥J , 龙算是被风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 但龙是不 屈的, 是以输了也扛着龙旗。在殷墟妇好墓 中, 出土有大量玉龙, 据专家鉴定, 其玉质为 透闪石成分, 属于新疆和田( 即古于真)特产, 可断为方国贡物, 因为这些东西与中原地带 的玉石成分完全不同。

  考古所发现的西北方的原始社会文物 中, 龙的纹饰和凤的纹饰就同时出现了, 夏、 商奴隶社会的民族冲突, 在很大程度上便是 龙 、凤两大集团的冲突。西部崛起的周民族一 举攻灭殷商, 宣告了龙凤大战的第一回合的结束。 

  周朝的建立使中国迈进了封建社会文明 的大门。此时的图腾崇拜己渐被淡忘, 而更 多的是夸耀祖宗的功德 。尽管殷商也崇拜祖 先, 但周时祖宗崇拜已替代图腾崇拜成为宗 教的主流。在《诗经》里, 后樱以下, 公刘、宜 父、文王、 武王等被大加颂扬。殷商时隆重祭 祀鬼神, 并将祖先与神等同, 企图以神的威严 树立禁忌形成律令, 而周人则制礼作乐, 以一 大套繁褥的行为规范去限制人们的手脚。相 传周人祖先与商人祖先相同, 《史记》说他们 均是帝誉之后, 其更替是一场社会革命, 不属 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冲突。 商人倾心于玄鸟, 周人靠身于巨人 。 前者崇拜异族, 后者崇拜 祖宗本身。《诗经》中周人对老祖宗吹得很玄: “ 厥初生民, 时维姜鲸 。生民如何, 克菠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散, 枚介枚止, 载震载 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援 。” 这个怪胎被视为 不祥之物, 可是怎么扔也扔不掉, 结果只好养 下来 。这后硬长大了, 种得一手好庄稼, 且对 上帝毕恭毕敬 。周人这样吹捧自己的祖先不 外是说他们周家乃上帝之后, 是名副其实的 天子。他们不再关心那具体的图腾物, 而搬 出虚幻而令人难以捉摸的天帝进行崇拜祭 祀, 这对于民众无疑增加了神秘感而使其崇 拜带有更大的盲目性, 因此, 欺编性也就更 大 。他们崇拜祖宗而又不把祖宗跟神划等号, 目的是树立王族自身的威信 。周代图腾制的 遗落是领主封建制的产物, 是古代宗教的一 大发展。图腾制的存留容易扩大狭隘的民族 团体意识, 强化它会对国家统一造成危害, 并 埋下分裂的祸根, 周代冷弃图腾遗制并力求 图腾物的融合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它是巩 固领主封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 

  周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它广泛地吸 收了前代的成果,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故孔子 赞叹说: “ 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 图腾 进入阶级社会变成了一个民族的徽号, 它并 不因为国家制的形成而被抛弃, 故夏 、商国家 依然保留着他们部落时期的图腾物, 就连我 们至今都还要自称是龙的传人, 但此刻的意 义已今非昔比了。周王朝以恢宏的气度一统 天下, 昔日对立的龙凤派系尽在掌握之中, 故 而无论龙与凤, 均是周王朝的荣耀 。 行军打 仗, 龙凤大旗齐出: 

  行前朱雀而后玄武, 左青龙而右白虎。这行军仪式的排列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是周王朝含纳四海的象征 。 在有关周代的典 籍里, 四兽被分遣为四方神物而获得等同地 位, 龙凤的对立从总体上已经消除 。那时周 王在竭力搞好民族关系, 尧的“ 克明俊德, 以 亲九族” 是他们的榜样, 《礼记· 王制》称: “ 中 国戎夷五方之民, 皆有性也, 不可推移。” “ 五 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 达其志, 通其 欲 。” 这种调合民族矛盾, 促进融合是巩固天 下的一项重要措施。周朝统治者了解人们心 目中根深蒂固的图腾遗念, 让图腾物化干戈 为玉帛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一项意识形态里的 工作 。 商代的玉现里, 凤立在龙的头上, 这分 明是一种民族歧视 。周代的玉佩则有龙凤同 体的图案了, 这表明周王朝把龙凤同时视为 吉祥的象征, 借以化解积怨已久的民族矛盾 。 

  是不是真的在西周时就实行了文化一统 与民族团结呢? 很明显, 这种实行是不完全 的 。周建立前所未有的领主制封建大国, 对 思想文化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贡献是巨大 的, 但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风俗各异, 地区性 文化差别极大, 且周朝也并没有那么完全友 好地对待四方异族朋友: “ 戎狄是膺, 荆舒是 惩。” 周王朝没少对边地民族进攻过。 据说, 武王以后, 灭九十九国, 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西周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七十一国。“ 周初大 封建, 对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说来, 多少 含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 显然是一个进 步 。” ④ 然而这种国家形态也不稳定, 如东方 奄和蒲姑两国不久即助武庚叛乱, 淮、徐也相 继造反。一些小国和偏远民族依然保留其图 腾制的遗迹, 它们有些还处于氏族社会状态, 并没有跟西周的中央地区一样同步进入封建 社会。局部间原不同图腾的部族间的矛盾冲 突在带有图腾意味的民族徽号中依然有明显 的反应。 

  楚国居于南方, 起初土地狭小, 被周天子 所鄙视 。后艰苦创业, 不断发展壮大, 统治南 蛮, 并不断剿灭江汉间姬姓小国, 至春秋时, 已独霸南方 。 商时楚地为其附庸, 又传其祖 祝融, 其精为鸟, 离为弯, 即凤凰, 故楚对凤凰 一往情深, 楚人对凤的崇拜带有较深的图腾 崇拜的遗迹。楚史专家张正明在《楚文化史》中这样写道: 降至春秋战国乙世, 班楚人的意识中, 作为 图腾的凤只剩下朦胧的回忆了, 但仍有图腾的 某种象征作用和某些泊秘意味 。 在楚人看来, 凤是至真、至善 、至美的沁鸟。 他们对凤的钟爱 和尊崇, 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在楚国的文 物中, 凤的雕像和图像多得数不胜数, 远非周代 其他各国的文物可比。 而楚人对龙却非常反感, 这是因为“ 吴越曾是 楚的劲敌 、 偏偏都以龙为图腾, 这就使楚人对 龙更添了几分恶感。可是, 华夏却对龙有好 感” 。楚人受尽了中原欺负 “ 荆蛮” 的气, 又厌 恶吴越的骚扰, 他们的积怨表现在军事上是 大肆吞并四周小国进攻昊越并间鼎中原, 在 意识形态领域里则表现出强烈的尊凤贱龙倾 向。 

  今以楚诗歌美术观之, 即可知当时龙凤 冲突大势 。 

  《楚辞》为楚国文学的代表作品, 龙 、凤的 形象分别出现于其中。据统计, 凤在屈原赋 中共出现十四次, 其中有六次是以真善美的 化身出现, 有七次是作为通天的灵鸟而出现, 一次是讲殷人的始祖神话。龙在屈原赋中出 现二十三次, 其中驾车十一次, 驾船二次, 架 桥一次, 凶物一次, 余为一般神物和传说中 事 。龙凤之贵贱于此一望而知, 想不到龙在 他地是宠物, 而在楚地却服着沉重的苦役, 不 是被安排来驾车就是驾船, 遭遇是这样的惨! 

  在楚人的绘画中, 凤总是气宇轩昂, 而龙 的形象却十分狠琐, 假如龙凤同时出现, 龙多 半被凤打得落花流水 。 

  江陵马山1 号楚墓发现了一批刺绣品, 凤是其花纹的主体 。 “ 已见刺绣纹样十八幅, 其中凤与龙俱出的 十幅, 有凤无龙的七幅、有龙无凤的一幅。在凤 与龙俱出的刺绣纹样十幅中, 凤与龙互斗的八 幅, 凤与龙相安的二幅。在凤与龙互斗的刺绣 纹样八幅中, 凤进龙退、凤胜龙败的五幅, 势均 力敌的三幅。… … 在 一 件绣罗单衣上, 可以看出一凤斗二龙 一虎为一 单元的柬绣纹样。主宰着整个砂面的 是凤, 它的花冠长大而美丽 。凤一足后蹬, 作腾 跃状; 另足前伸, 方攫下部一龙之颈, 此龙逃窜, 侧首作痛苦状 。凤一翅击中卜部一龙之腰, 此 龙遁走, 仰首曲颈张口作哀号壮· 一含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龙凤争斗, 反映着 春秋战国时期所存在的尖锐的民族冲突。 关 于凤斗龙虎图的文化意义, 张正明等人认为 这是楚人征服巴人, 消灭吴、越后所表现出的 强烈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据传巴人的图腾 为虎, 吴、越的图腾为龙, 绣罗衣_ L 的刺绣纹 饰正象征性地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 。一龙为 吴、越, 一虎为巴, 楚正以昂扬之势展开它的 统一事业。 

  然而很不幸, 楚在其鼎盛期突然衰败下 来, 秦以势如破竹, 风扫残云之势吞并了天 下, 龙、凤的局部冲突再次平息, 无论吴、越, 还是荆蛮, 此时己为一家, 从此, 龙、凤的冲突 不再发生 。 

  有趣的是, 秦原本也是凤图腾的民族, 他 们从东方迁来, 关于始祖的神话竟与商人相 似。《史记· 秦本纪》载: “ 秦之先, 帝濒项之 苗裔 。孙曰女情, 女情织, 玄鸟陨卵, 女俗吞 之, 生子大业。” 楚人的远祖也是撷项 。 秦之 破楚犹周之灭商, 是同一民族间的冲突。到了 战国后期, 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的旧习已被 新的封建体制击得粉碎 。 秦行郡县制, 以中 央集权代替了贵族世袭, 商鞍变法实行一系 列改革后, 秦正昂首阔步地走在地主封建制 的大道上, 而固步自封的楚国无力抵抗这股 强劲的统一浪潮, 想靠几张带有巫术性的图 画或者几场祈神助的仪式就能保住社稷, 无疑是为笑谈。 

  秦在统一后不再分到世代传袭的家族封 国, 而以地域划分行政单位实行郡县制, 图腾 崇拜的政治土壤失去, 因为图腾制的基础是 氏族社会。周的领主制尚存在着这样一种因 素, 是以图腾遗制尚存, 这是龙 、 凤冲突尚存 于周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行文化专制, “ 匡 伤异俗” , 图腾崇拜的文化氛围也不复存在, 犹如车同轨, 书同文, 行要同俗, 人要同心。 在 这样大一统的政治文化环境下, 民族的融合 得到了新发展。秦的统一战争规模是前所未 有的, 几乎冲破了境内一切民族的界线, 而统 一后又进行了儿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 如徙 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 徙黔首三万户琅 邪台下, 徙三万家丽邑, 五万家云阳。① 这种 迁徙从客观上进一步加快了融合的进程 。 龙 凤之争就在这样一种场合下堰旗息鼓了。原 先以它们为图腾的民族集团而今棍而不清, 于是昔日的祖宗今成弃儿, 当年被儿孙们鼓 捣起来相斗, 而今两家混一, 于是龙凤便如两 个没落贵族一样握手言和。中国人是崇拜祖 先 、相信天命的, 龙凤以当日的声威死而不 僵, 大战过后人们又想起了它们。它们被新 的主子供奉起来, 只是此刻, 它们都失去了莱 臀不驯的野性, 温顺地成了带给人们吉祥的 福星。《吕氏春秋》向我们描绘了四季祀典, 龙凤排在首位: 孟春之月… … 其日甲乙, 其帝太啤, 其神句 芒, 其虫鳞( 龙) … … 孟夏之月` · · … 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 其神祝 融, 其虫羽( 凤) … … 孟秋之月 , · · … 其日庚辛, 其帝少啤, 其神薄 收, 其虫毛( 虎) … … 孟冬之月… … 其日壬癸, 其帝撷项, 其神玄 冥, 其虫介( 龟) … … 龙与凤井水不犯河水, 成了人们的保护神 。 

  汉代虽然也宣扬以上` 天之四灵” , 但在 人们心目中, 后二者逐渐失落, 龙凤的地位再 度上升 。虎与龟本没有龙凤的势力大, 只是 因为五行学说的影响而被拉来凑数, 而作为 神物, 虎龟趋实而龙凤蹈虚, 前者多有不利, 因为神秘之物方有魅力, 龙凤本虚拟, 人们在 它们身上不断地附加了许多动人的器官, 是 以龙凤之势日长。汉代的帛画与画像石刻, 龙凤和睦相处, 表现了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民 族融合与文化融合的初步完成 。自此, 龙凤 合为一体成了汉民族文化的象征。 

  而龟与虎至少在西汉就被冷遇了, 当然, 它们还存留在绘画中好长一段时间。 在洛阳 发现的汉代彩画和彩绘陶器上, 有龙有凤有 虎, 而没有龟, 而虎也被射猎, 没有龙凤那么 神圣。可知龙凤呈祥意象的完成是在汉代。 

  龙凤从冲突走向相容的过程, 也就是古 代民族逐渐融合的过程。 夏与西羌关系密切, 北狄多崇龙, 夏本身就是从戎狄龙集团分化 出的一支而又与之融为一体成为龙集团。殷 族本与东夷为伍, 后在凤图腾的旗帜下与夏 人冲突 。 夏商冲突表现为龙凤冲突 。周的统 一初步表现出二者的合流, 但局部性的龙凤 冲突依然尖锐, 不过这是大一统下的内部冲 突, 加速了民族融合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 楚 统一南蛮, 继而灭吴越, 齐鲁等吞并东夷, 晋 燕攻北狄, 秦霸西戎, 昔日戎狄蛮夷, 此刻化 为一家 。 秦的统一, 宣告了由来已久的龙凤 冲突的结束 。 汉代的龙凤相安图画, 是几千 年血与火的交锋后的产物, 标志着融合各族 的汉民族的核心地位的建立。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