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图片新闻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定委员会主任王强谈彩陶鉴定和收藏

王强小传:

王强,1979年8月出生于甘肃临洮。兰州大学文物鉴定与修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甘肃马家窑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4-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习,毕业于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得到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王仁湘等老师的指导。从小受到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王志安会长熏陶,长期跟随会长从事马家窑文化研究工作,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鉴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多次应邀,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做过彩陶鉴定,经过鉴定的彩陶达上万件之多,被业内誉为“年轻的彩陶鉴定专家”。

这世界“宝物”太多,珍稀古玩、绝版字画……

适逢股市楼市跳水,“宝物市场”就在拍卖行的天价传奇中越发魅力四射。据说自江苏卫视在全国最早推出《家有宝物》之后,最多时全国鉴宝栏目达50多个——这还不算地方台扎堆的鉴宝节目。既然要鉴宝,光有主持人显然压不住阵,于是“鉴宝专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的古迹和铺天盖地的赝品之间、藏家与专家之间、传统眼学鉴定权威与现代技术权威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战不亦乐乎。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手中闲钱多了,许多人都看好马家窑彩陶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并看到了它巨大的增值潜力,把拥有一件马家窑彩陶作为自己的荣耀。在马家窑彩陶的主要分布区——甘肃、青海等地,人们对彩陶的收藏热情十分高涨。一时间,博物馆收藏、艺术家收藏、企业家收藏、单位收藏、个人收藏,许多外地收藏家、著名企业家慕名而来。特别是近年来,许多股民炒股受挫后将资金转而投向古玩、彩陶,更有一些退出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也将资金投向古玩艺术品收藏,这不仅使彩陶收藏的人群进一步扩大,而且投入彩陶收藏的资金急剧增加。面对存量有限的彩陶,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十几年来,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价格上涨了一百多倍。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马家窑文化彩陶收藏这个领域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乱象迭出。

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故意“设局”,以种种手段作伪造假,诱使一些还未“入道”的彩陶收藏爱好者“入套”,使其财产遭到重大损失。这不仅打击了彩陶收藏爱好者的兴趣,还扰乱了收藏市场,败坏了收藏界的风气,还使彩陶收藏这一十分高雅的艺术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此情况下,彩陶收藏界应该如何作为,才能重振人们对彩陶收藏的信心,并使广大彩陶收藏爱好者不致于上当受骗,从而收藏到货真价实的彩陶?

带着许多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鉴定委员会主任王强。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6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区委副书记、文广局局长、博物馆馆长一行3人,经人介绍来到临洮考察。在实地考察了马家窑彩陶出土地和文化遗址命名地,参观了甘肃省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后,上海客人不禁深深地为临洮当地浓郁的西北民俗风情所感染,并初步了解了马家窑彩陶在史前文化中的地位,被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正值金山区博物馆即将落成,言谈之间,上海客人对王强在马家窑彩陶鉴定和收藏方面的渊博知识感到由衷地佩服,并流露出希望能够收藏和陈列一些马家窑文化彩陶,作为金山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意思。经过郑重考虑,上海金山区博物馆正式聘请王强为该博物馆鉴定团队专家组成员。

2007年,金山区博物馆建成。上述三人和上海市瓷器、陶器、青铜器鉴定专家张铭克先生一行4人,又来到兰州,参观了几家收藏馆,从当地古玩城中知名的收藏家蒋先生收藏的许多彩陶器中,遴选出了5件精品,指名让王强做鉴定。

须知,上海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天来到金山区博物馆参观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文化界的名流。从博物馆的声誉出发,一切馆藏精品必须绝对真实无误,马虎不得!

王强受命后,不敢怠慢,郑重地为五件彩陶精品做了全面仔细的鉴定,并出具了鉴定证书。

回到上海后,金山区博物馆还是不放心,又采用目前文物界和考古界最具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碳十四鉴定方法,对彩陶做了科学鉴定,结果证明:五件彩陶全部是真品!和科学方法结论完全一致!这下,专家们对王强的鉴定技艺由衷地表示叹服!

此后,5件造型奇特、纹饰精美、代表着马家窑文化艺术成就的彩陶精品,从此在上海金山区博物馆安了新家。每天,它们接待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被中国远古先民们所创造,在中国西北腹地沉睡了几千年的彩陶,与博物馆中许多琳琅满目的藏品相比,显得卓尔不群,大放异彩。它们独具特色,放射出梦幻般的东方魔力,深深地征服了不同肤色的参观者。

上海企业家王炜对彩陶非常痴迷,曾在上海城隍庙古玩市场买了几件彩陶,但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弄不清真假。于是,他就在网上查寻这方面的信息。当他查到了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网站后,就立即邀请王强和研究会会长王志安来上海做鉴定。

2005年春,王强和会长王志安到了上海后,立即对王炜购买的彩陶做了“诊断”,结果发现,购价十多万元的彩陶,有一半是经过后期修补的,价值已大打折扣……为了挽回损失,王炜将有问题的彩陶退还给了货主。王强和王志安还向王炜介绍了彩陶收藏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王炜觉得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此后,他又从上海古玩市场购买了一些彩陶,王强和王志安会长为其做了鉴定,并出具了鉴定证书。

另外,上海的彩陶鉴定之行,还进一步利用这个亮丽的窗口,传播、宣传和弘扬了马家窑文化,使人们对马家窑文化彩陶这些国之瑰宝,有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

这仅仅是王强从事马家窑彩陶鉴定过程中的几个例子。

在彩陶鉴定这个行业,王强的德艺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和好评。

中国艺术学会鉴藏专业委员会兼西部艺术交流中心主任韩丛礼先生,是甘肃省彩陶研究会的秘书长,还兼任着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

他评价说,王强虽然年轻,但却是“资深”的彩陶鉴定专家,在业内有着非常良好的声誉,这得益于其人品。

在甘肃,做彩陶鉴定的机构,也有几家,但有的鉴定机构惟利是图,为了贪图一点小利益,竟然做虚假鉴定,这不仅损害了买卖双方的利益,还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失去了公信力,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是,由于坚守着道德和良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出具的鉴定证书,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这应该归功于王强等人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

兰州收藏家邵永宁先生说,他爱上收藏,也和王强的熏陶不无关系。王强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私心,勇于对藏品负责,谁要是拿着有瑕疵的藏品让王强美言几句,即使是好朋友,王强也会翻脸不认人。曾经有一次,一个藏家拿着另一家彩陶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很不放心,非要再让王强做鉴定,说是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鉴定证书,他才放心!

正因为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出具的鉴定证书,在业内被誉为“金字招牌”,所以,也有一些利欲熏心之徒,拿着一些有问题的彩陶,要求王强为其“美言”,并出具鉴定证书!条件当然是好处费不菲!

每当王强遇到这样的事,总是严词拒绝,不为所动。

而王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彩陶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做彩陶鉴定也就是做人!

这是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当为收藏界同仁所共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浓郁的马家窑彩陶文化氛围中成长

人们或许更想知道,一位年轻而资深的彩陶鉴定专家,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实践出真知。

彩陶鉴定这个行业,更是离不开大量的实践。

王强出生于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地——洮河岸边,这里有大量的彩陶遗存。儿童时期,他就是拿着彩陶残片作玩具。邻居家里用的日常器物,兴许就是不同时期的陶器。

而有的陶器,则被农民们用作生活器具,或作鸡食盆,或为储物罐;有的时候,则是被拴上绳子,高高地挑在扁担上,串街赶集,或装入一斤煤油,或盛上半斤食盐……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彩陶几乎就是王强生活的一部分。

王强的父亲王志安先生,更是在研究马家窑文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收藏了大量的彩陶,并开办了“甘肃省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文章,吸引了国内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和关注。在他和王强的努力和推动下,西北民族大学成立了马家窑文化研究院,使马家窑文化从民间研究走向了神圣的学术殿堂。在此过程中,王强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因为如此,王强也被聘请为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王强,自然对彩陶有着十分浓烈的兴趣,对彩陶的理解和识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每当听到哪里有出土的彩陶,他就跑去看。和同行交流,向收藏界的老前辈请教……

作为民间身份的收藏家,他更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彩陶实物,并和收藏界的资深前辈交流探讨,还能够向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请教,这些都是他接触和研究彩陶的便利条件。

当然,从彩陶爱好者到彩陶鉴定专家,这个跨越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着十分艰辛的过程。

和许多初入道的彩陶爱好者一样,王强也有过“看走眼”的经历,这很正常。因为在这个行业,水太深,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是权威。但是,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就是王强的可贵之处。

为了练就彩陶鉴定的“火眼金睛”,2004年至2006年,王强自费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鉴定专业研究生班上海教学部学习。学习期间,王强师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王仁湘先生等业内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系统地学习了文物鉴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后来从事彩陶鉴定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一双“慧眼”识真伪

历经多年的磨练,也多次经历过“看走眼”的经验教训,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原因,这就是今天的王强能够成为马家窑文化彩陶鉴定专家的背景。

王强成为彩陶鉴定和收藏界的“新星”,自然少不了一双“慧眼”。有了这样的“慧眼”,就能够识别形形色色的造假手段,如此,才不会被种种作伪手段所蒙蔽。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文物考古界,盗墓贼发明的“洛阳铲”,如今却被文物考古工作者广泛地运用于田野考古之中,这就像大自然中的白天黑夜相互交替一样正常自然。在彩陶收藏界,也不例外。种种造假手段可谓登峰造极,令人目不暇接,这无疑给彩陶鉴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矛盾双方此消彼长,相互较量,彼此比拼的是双方的耐力和智慧——彩陶鉴定者的乐趣也就在这里。

王强根据多年接触彩陶的实践经验,把当前市场上常见的作伪和造假方式总结为三种:

1、老胎新画,行里叫“后画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描彩,分全部描和局部描。受土质和地下水等诸多因素影响,有的彩陶出土时彩的脱落非常严重,造假者往往在保留原彩的基础上进行描彩。另一种是把彩脱落严重的彩陶,用砂纸打磨掉或直接找素胎,仿照古陶的图案重新画上去。

2、移花接木,收集一些出土时残缺的古陶瓶口或其他部件,然后放在另一件彩陶上,组合成一件完整的彩陶,因为都是出土的东西,辨认起来十分费力。

3、鱼目混珠,把工艺品彩陶经过加工作旧,用胶和石灰等做假包浆,外表再包裹一些泥土,初入道者很容易上当。

根据以上造假方法,王强有针对性地摸索出了相应的鉴定方法。

马家窑文化的四种类型,各自有着非常清楚的特征,但凡稍具文化常识者,几乎都不难区别,但很多造假者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往往会将不同时期文化内涵的代表性图案画错。只要我们加强对远古文化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掌握,并对马家窑文化四种类型的基本造型特征和图案组成、文化内涵全面识别,那么,通过对文化特征的识别和鉴定,往往就会识别出真假。

古陶用黏土制作,经一定温度烧制而成。彩陶是表面绘有彩色图案的陶器。根据不同的绘彩工艺,可以将它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彩陶是将花纹绘于陶胎上,然后入窑烧制,这样绘制彩的矿物质颜料氧化铁和氧化锰经高温烧制后,就极牢固地附着在陶器表面,花纹经久不会脱落;而彩绘陶则是将花纹绘在烧成后的素陶器表面,这种彩绘容易剥落。彩陶和彩绘陶都出现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甘、青等地为主的广大区域中。

鉴定彩陶不能用一种方法就能断定真假,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就能鉴定出真伪。以下是王强总结的几种方法:

1、看,即凭感觉

看就是凭第一感觉判断。古彩陶的年代久远,给人的感觉是古朴、醇厚、自然和饱经沧桑的感觉。而伪造的东西就没有那种古朴的感觉,色彩往往不自然、不匀称,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不舒服,而且火候很生硬。第一感觉不对往往是有问题的。老胎新画,也叫后画彩。鉴定彩陶问题最多的就出在后画彩上。要识别后画彩有四种方法:(1)、以墨汁为原料画上去很象古彩,但只要用水一洗就洗掉了。(2)、以丙稀颜料画上去的,它用水不易洗掉,但感觉太新。(3)、广告或国画颜料画,为了更好的附着在陶胎上,颜料里加些胶水调配好再画。这种后画彩比较高明,足可乱真。但颜料中调入胶水后就不吸水(此问题后面有详细简介)。(4)、用过去古人画彩陶时所用的矿物颜料画,造假者专门找没有画彩的古素陶或彩脱掉的将表面用砂纸打磨光,仿古彩陶上的图案纹饰画上彩,然后以喷灯烧烤,使画上去的彩经过高温,附着在陶胎上。这种陶半真半假,很难区分,但仔细观察后画彩和古彩陶就会出现后画彩的陶在碱垢上和残窝上也画彩了。和古陶相比还是有些不自然的地方。

2、嗅

用水打湿,嗅其味道。因为古陶都出土于墓葬,在地下埋了几千年,刚出土的古陶有一股很浓的土腥味。一般出土以后放几个月这种味就不是很明显了,但用水打湿以后那种味就又出来了,而伪造的彩陶会有一种新砖味,这是鉴定古陶很重要的手段。

3、水湿

凡古陶大都有较强的吸水性,马家窑类型的部分高温陶除外,但高温陶虽不吸水,而彩也十分坚硬。水湿以后,陶胎和彩的吸水性是一致的。而后画彩的陶,因为彩绘颜料为了更好的附着在陶胎上,大都要调胶水,但调胶水后画的彩不吸水,用水将陶全部打湿后,仔细观察,就会出现陶胎上的水吸干了,而彩上的水不吸或吸的慢。近年来有人以低温所做的素陶,如果用水洗,有很好的吸水性。常能以假乱真,而且绝大多数是形态奇怪之器,酷似千年古陶,这时就不能用水湿的方法来鉴定,否则就要吃亏上当。

4、问

就是见到古陶先问它的来源,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是伪造的,虽然他讲的故事动听,问来问去往往会出现破绽,问的时候特别注意细节,问来源、问价格,问见证人。一般假货价格比较低,而且售假者不敢保真。通过问来发现问题,并给它一个真假的大体定位。

5、听

通过用手敲打来听它的声音。古陶的烧制温度一般在800摄氏度到1200度左右,而且经过在地下埋了几千年,质地已起疏松变化,敲打后发音很哑。新陶烧炙后未经千年地下掩埋,质地坚硬,发出的声音很脆。这种方法适合鉴定现代人新做的工艺品彩陶,不适合鉴定后画彩的陶。因为后画彩的陶胎也是几千年前的古陶,听声音就辨别不出真假。

6、刷

古陶在地下埋了几千年,出土彩陶大部分表面都会生成碱垢,或称包浆。在水里调配少量的盐酸,,酸的浓度不能太高,高了容易伤彩,一般比例为1:10。现在的造假者用胶和石灰也能做出假的碱垢。鉴定这种古陶,就要用刷的方法,即以毛刷蘸盐酸水刷在碱上,假碱垢遇盐酸后没有任何化学反应,水就可以洗掉,而真碱垢用水洗不掉,刷上盐酸后就产生化学反应冒白烟、起白沫。

7、掂

古彩陶一般胎薄,而且经过千年后,质地已明显变轻,新陶一般相对都较重。用手掂量一下轻重是一个鉴定古陶新旧最基本的方法。

8、灼

就是用火烧,现在用喷灯烧很方便,一烧就把后画彩调胶的颜料和胶全部烧掉了,使其原形毕露。而古陶采用的是矿物质颜料,已经过高温烧制凝结在胎体上,是烧不掉的。

9、烫

作假者作伪后常用一定比例的土、胶和水做碱垢。这种碱垢用凉水一般洗不掉,但若用开水烫,问题就会出来,有些一擦即掉,有些假的还会闻到一股胶水味,有些粘手。而古陶的彩和水垢是不怕烫的。

10、科学鉴定

用碳十四测定可以准确测定彩陶年代。此法适合科研和考古单位,不适合一般收藏者。一是因为国内有测试设备的单位少,鉴定一次很麻烦,而且成本高。二是由于造假者手段不断完善,特别是老胎新画的碳十四就很难鉴定。

另外,王强还告诉大家,彩陶鉴定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对以上十法的研究才能初步掌握一般鉴定方法,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而且有些彩陶的鉴定,确实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高深的鉴定方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鉴定方法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够掌握的。对于入门不久的收藏家,甚至一些自以为已经掌握了鉴定方法的藏家,也常常上当受骗。现在造假的方法越发展越高明,有些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而有些真正的古彩陶,由于一些貌似专家,其实对彩陶不懂人的无知和猜测,反而说成是假的。我在浙江就见过一个自称是某大拍卖公司的陶瓷鉴定专家,竟然连辛店文化也没有见过,说那是外国彩陶。把一件十分精美的马家窑彩陶瓶说成是假的,还说是五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做出这样好的彩陶,使藏家失去了一次收藏的机会。后来这件彩陶经我鉴定后被别人低价收藏了,那位藏家十分后悔。现在还有一种后烧彩,是在完整的素古陶上画矿物颜料,再高温烧烤而成的,叫后烧彩。这种后烧彩制作成后有极大的蒙蔽性,一般人根本无法鉴定。

收藏彩陶需要很高的艺术品味

现年30多岁的王强,其年龄确实与“鉴定专家”很难挂起钩来。因为,谁都知道,在收藏界,年龄代表着阅历,象征着知识,意味着资深……

听其言而观其行,或许能够打消人们的疑虑。王强对马家窑彩陶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说起马家窑彩陶文化的价值,如数家珍。

马家窑文化古彩陶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其他远古陶器无法比拟的。它的巨大增值潜力,在于它发现时间较晚,1923年发现至今才80多年。这80多年中,中国一直处于战争、动荡和贫困的年代,人们无缘认识它的收藏价值。改革开放后,前十年中国还不富裕,人们无法结缘于收藏。近十年来,中国人生活越来越好,富裕使国人进入了收藏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收藏队伍迅速扩大,马家窑彩陶的价值一路攀升,它的收藏价值已被人们所认识,它的增值潜力才得以释放出来。马家窑文化彩陶正在成为收藏界一颗十分耀眼的新星。

欣赏荒凉需要极高的文化品味——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的一句话。

同样,每一件彩陶,无不透露出古朴与苍凉之美。因此,收藏彩陶也需要很高的艺术品味。

基于此,王强对彩陶收藏做了进一步的总结:

搞收藏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底蕴,否则人和物之间就无法相通。因而你就爱不起来,入不进去,特别是搞彩陶收藏,你必须得有远古文化知识,你得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为挣脱荒蛮、蒙昧而艰难跋涉的原始社会状况,你得了解先民们如何涉过文明的前夜,开启文明的窗扉。只有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苍凉,你才会为勤劳智慧的先民们所创造的精美的彩陶所震撼和倾倒,你才会为先民们的创造力所折服,并为之感到骄傲,这就是爱陶、藏陶的精神支持力量之所在。收藏是高雅之事,必须有高雅之品,高雅之行相伍。

当然,收藏马家窑文化彩陶,你就必须有马家窑文化的相关知识。

马家窑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文化,石岭下类型作为一种过度和承启的类型,从图案上和地域上来说,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连接起来。之后马家窑文化便进入全盛时期,先民们创造出了世界上最辉煌的马家窑彩陶文化,这种神奇的彩陶文化就以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为代表。半山类型之后,由于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作为祭器和财富、权力象征的功能降低了,实用的功能加强了。马厂类型的文化内涵便转向对现实企盼和精神理念的表达,形状和做工从前期到后期漫漫趋于实用和粗犷,做工也趋于简化。从器型和图案来看,马家窑类型彩陶的最大直径靠肩部,图案多以黑彩为主,亦有加白彩者,图案内容多以表达水的文化为主。马家窑类型后期转入边家岭类型,出现了红彩,图案从水文化开始转向土地田园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的最大直径向腰部靠近,黑红两彩,黑彩上有了锯齿纹,前期的图案内容以水文化中的大漩涡纹为主,后期转向土地文化中的四圈方格纹为主。马厂类型彩陶的最大直径在腰部,锯齿纹消失,前期承接半山的双彩四圈纹,后期出现蛙神抱双圈纹,蛙神纹及变体蛙神纹等。

了解这些最基本常识之后,就要对不同地区的窑口、风格、类型特征、做工状况进行了解区分,对各类型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和研究。同时对造假者的伎俩也要进行分析和破解,掌握慧眼识真伪的鉴别本领,这样你方可在远古世界的收藏天地中自由地翱翔,尽情地享受收藏的快乐。

马家窑彩陶文化研究,能够由民间研究走向学术殿堂,包括王强在内的许许多多收藏家和鉴定家的努力功不可没。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教授郎树德先生说:收藏家和民间研究会的兴起,给考古界吹来了一股活泼、自由、轻松的空气。考古界、收藏界应互相交流,将两者的研究结合起来。收藏家应多参考一些考古资料,真正在研究上下功夫,多举办一些小型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大家共同努力,把马家窑彩陶文化这个甘肃的文化品牌擦亮!

这是考古学界资深学者对年轻的鉴定专家及马家窑文化研究后继者的殷切期望!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