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文化风帆开人生新程(六)

2025年04月21日 王志安
【按语】1996——2016,作者的人生扁舟驶入文化瀚海,与马家窑结缘,倾心于中国史前彩陶文化的深入研究,挖掘探寻中华文明源头,以更大的视野洞察人类文明的演进,关注社会发展与文明变迁。作者沿着马家窑彩陶的神秘纹饰,走进远古天地,走向世界彩陶文化髙地,这时候真正发现马家窑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原始最重要的远古根系,我的情感和命运融入到人类文明变迁的丰富和深沉厚的体验之中。这些在文化中跌宕起伏的生命之旅,记录了一个人怎样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命价值,也看到了令五湖散翁痴迷和狂热的马家窑文化在人类文明演进中,发出的史前璀璨之光和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神奇艺术根系。
1998年定西地区(当时还未升格成为定西市)接受天津市作为对口扶贫单位的帮助,经定西地区文化局和天津市协商,天津市发出邀请函,定西地区区文化局组织赴天津举办书画摄影彩陶展览,以此向天津介绍定西地区的文化艺术。当时定西专区的文化局长是陆平,他不仅爱文化,懂文化,也是一个对定西文化做出过贡献的人。

       陆平先生曾担任通渭县委副书记,当时他分管文化,自己就很热爱书画,后来他因为对书法的挚爱,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接纳为会员,成为书法家。他在任上给通渭县干了一件大好事,为把通渭农民画推出去作了关键性的工作。他在任时积极和当时担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华楠先生进行多次联系,争取把通渭农民画展览办到北京去。经过他的努力,得到了耿飙(当时的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的支持,终于把通渭县农民书画展览办到了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东大厅展出,这里可是当时中国最高最神圣的美术殿堂。宋平(当时已经从甘肃省委书记调任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长)到会出席开幕式,胡锦涛(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打来电话祝贺。这次通渭书画展在北京成功举办,一下使通渭农民书画享誉全国。到第二年,文化部就命名通渭县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颁发荣誉奖牌。从此通渭县的书画艺术享誉全国。这固然与通渭县有良好书画氛围有关。但全国书画氛围很好的县多得去了,比如我们开门办学去过的陕西户县、还有山东青州,那里的农民画早就有名,但通渭县的书画能够在全国声名大振,也与陆平先生担任副书记时,力推通渭农民书画进北京办展览有关,他作了最关键的推介,完成了画龙点睛的激活作用。

       同样陆平先生担任定西地区文化局长时,筹备定西文化艺术赴天津展览,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定西文化艺术走向国家直辖市天津的一次重要活动。在陆平局长的推动下,定西地区领导给予大力支持,抽调四辆书画摄影艺术品运送专车,另有四辆工作人员和领导乘坐的小车,我商社(当时叫临宝斋文化商社)也派出运送彩陶的一专车,定西地区公安局专门派出一辆警车为展览车队开路,车队一路浩浩荡荡地经过陕西,从风陵渡过黄河到山西,经河北到了天津。到天津市后道路不熟,有时会走错路,但由于有警车开路,就是走错,也无人阻挡,一路连红灯也不受限制,奔向展出地点——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这次展出的书画摄影和彩陶文物艺术品中,有定西书画家创作的书法作品和美术作品,有定西本地摄影家拍摄的艺术作品和摄影创作,有我们研究会展出的马家窑彩陶。当时定西地区还处在对外宣传“穷甲天下,苦甲天下”阶段,展览举办之后,天津市人民欣赏到了大西北最贫困地区的书画摄影艺术,一点也不落后于其他地区,因而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特别让天津市人民想不到的是,在展出的所有文化艺术品中,五千年前的马家窑彩陶展品非常精彩,马厂类型彩陶那抽象、淳朴而神秘的蛙纹;半山类型彩陶那优雅、奇妙而多姿的四大圈纹;马家窑类型彩陶那壮丽,辉煌而精美的旋涡纹水波纹,如此绚丽精美,甚至有的彩陶光鲜如瓷,简直不敢相信是远古先民的艺术创造。引起了天津市文化界的很大反响,成为展出的亮点。连我们带去的五十件彩陶复制品也被一抢而空。对天津人民如此重视马家窑文化的情况,我们完全没有估计到。

展览期间,天津市专门为这次展出举行了有不少文化名人和艺术家参加的座谈会,当时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当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先生知道后,专门从北京赶到天津,详细参观了展出,当他看到马家窑彩陶时,给与极大重视,在座谈会上他对马家窑文化作出高度评价,他说:“马家窑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源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

       冯骥才先生当时非常忙,他除了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一职,还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兼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专程到来,说明了这次展览在他心中的份量。他对马家窑文化给予高度评价,为这次展览增加了极大的影响力,给了我们研究会在研究和弘扬马家窑文化中更大的精神力量。面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源头的马家窑文化,我们深刻的感觉到了研究工作的意义重大,也感到了我们肩负的研究责任的光荣和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从此我们对马家窑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陆平先生不仅对我们推进马家窑文化研究和展览有很大帮助,同时它对于我们研究会建立全省第一个马家窑文化博物馆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他担任定西地区文化局局长时,来临洮看到我们研究会建立的马家窑彩陶陈列室,他就很感兴趣,他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发展的好苗头,这是很难得的,很多人在位子上时不能为自己掌管的部门中需要扶持的人和事办点实事,到了他们下台之后,往往想办事时,连半点机会也没有了。陆平局长在任时,省文化厅副厅长苏国庆同志来定西考察文化工作,苏厅长当时兼任省文物局局长。陆平先生就有意识专门陪苏厅长到临洮来,到我们研究会来视察,特意向他重点介绍了我们研究会的研究活动。当苏厅长看了我们的彩陶陈列室中有那么多彩陶之后,他很赞赏,便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说国家已经出台了民间博物馆法草案,他建议我们把彩陶收藏室,申报建立成为甘肃马家窑彩陶博物馆。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没有陆平局长领苏厅长来,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在当时知道这些信息的。正因为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及时进行正规申报,由于我们有研究会的学术研究背景支持,又有很多品味很高彩陶实物的支持,不久我们的博物馆便成为省民政厅批准的全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

       由于陆平先生在任时对我们研究会和博物馆给予的很多帮助和支持,使我们研究会和博物馆实实在在受益了,这往往是别人无法给予的帮助。虽然这是他的工作,但他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他却实实在在地作了,我们无论如何一定得饮水思源啊!不能轻易忘记他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他退休后,我依然十分尊敬他,感谢他,不时去看望看望他,或到他的书法室去看望他,和他聊聊天,或约他出来吃吃饭,或有机会就约他一块出去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享受享受自然风光之美,考察社会文化进步。

       他做过漳县和通渭县两地的县级领导,退休后享受地级待遇,还创办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他的经历和所好,可以与郑板桥好有一比。郑板桥作为七品县令:“掷去乌纱不为官,囊蠧萧瑟两袖寒,写取一支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这种风骨和情调,或许陆平先生也一定能够心领神会,或者说他们本就是同一品位和情怀的人。只是郑板桥所处的时代是古代完全农耕文明时期,当官积攒不下银两,官后只得靠写字画竹换取银两度日。陆平先生所处的时代,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工商文明阶段,退休后有国家给予优裕的退休生活保障,不需要写字卖钱度日。但陆平先生依然建立起了自己的书法创作室,虽不为过生活献艺,却也能与社会生活的高雅对接中挥毫泼墨,抒发胸中逸气!人啊!为官一任,在任时多办点实事好事,到退休之后,有三五朋友相与交心而乐,在自己喜欢的晚年生活中戏于笔墨,畅怀游心,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人生佳境。这样看来,为官时不贪于权,不贪于钱而为民办点实事,到退休之后安享天年,也没有提心吊胆被查之忧,何其美哉!

       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为我们中华民族走到世界最前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统的农耕文化渗透在中国人血夜中,中国人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学而优则仕”为荣耀,读书做官便是中国人最高标准的人生理想。大航海时代来临,海洋文明兴起,太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一时让我们调不过巨大的龙船方向,才使西方的强盗在工业革命中超越了我们。今天聪明的中华民族已经在舵手们的领航下完全调整好了全新的航向。今天的世界,突然间被中国被惊呆了,中国已经开始全面超越西方,重新夺回各个领域的世界第一。这时候我们中华民族也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坚决不能丢掉的。和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马家窑文化也是我们远古文化中的民族瑰宝,马家窑文化中有我们的文明源头,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探寻它的灵魂和真谛。

       顺便要谈谈天津展览会,当时举行展览的地方是天津市艺博馆,那是一座已经整整一百年的建筑物,依然完好无损,风格优雅。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建筑的建设者是德国人,正好那年是艺博馆落成一百年,竟然收到了当年德国建筑单位发来的询问函,他们保证一百年的建筑质量,现在是否有什么问题?他们对自己建筑质量极端的负责任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对自己经手建造的建筑物的责任心和办事的认真和诚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早期的资本主义确实是精益求精的,十分诚信的,所以德国的制造业在市场经济中赢得了世界的青睐,走到了世界前列,这点无疑是我们中国人在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时不得不学习的高度负责任态度和精神。

众评声

会长书法惊天地,文章泣鬼神!生活出真情,阅历凝古今。

  ——平一评扬开5

会长对马家窑文物、文化的保护、研究,传𠄘,让其发扬光大功德无量。

——姚成杰(字博仁)评扬开5



美篇读者对扬开五评论。

阅读本篇文章时仿佛置身其中,领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智慧盛宴。

——YL评扬开5

仰慕作者能够如此专注于中华史前彩陶文化,并将其推向世界舞台 。

——你若不离 永远相守评扬开5

研究与关注社会发展、文明变迁是每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清秀雅雪评扬开5

通过作者的文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安逸的生活评扬开5

通过作者的文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安逸的生活评扬开5

深度挖掘中华文明源头,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

——虹评扬开5

作者对马家窑彩陶文化的深入研究让人感叹中国文明源远流长 。

——桃酥评扬开5
阅读:18

首页

栏目

留言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