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虎三
焦虎三:男,1968年生于河南偃师,大专学历。民革党员,国内著名的人文地理作家,知名民俗学者,知名的羌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社科专家库成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学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西北民族研究所马家窑彩陶文化研究会会员。曾任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教育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成员、常务理事。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濒危文化的记录与研究工作。其人文地理专著被誉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村寨调查研究在规模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的代表性作品。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羌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为国內知名的羌学专家。
主编“藏彝走廊丛书”5部,已著少数民族研究专著7本;正在编写(主编)少数民族研究丛书(两种)10部;正在独著少数民族研究专著5本;文论先后被收入数十种著作,发表相关文论400多篇。
二、科研奖项
1.20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民俗摄影年赛”),人类贡献奖;
2.2013年“四川省最佳旅游出版物”,(个人类)二等奖;
3.2013年绵阳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2014年绵阳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胜奖;
5.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2011年首届“九凤杯”民俗文化摄像摄影大赛(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三等奖。
7.2017年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优秀研究成果。
• 科研项目
1.主研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12EH123),已结题。
2.主持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喜马拉雅深处的面孔’民族口述影像志”丛书两卷,在研。
3.主研2013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之尔苏藏族“环山鸡节”(YXZ2013001),已结题。
4.主研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节日影像志”之羌族“瓦尔俄足节”,已结题。
5.主研20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羌族文化遗产与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示范》子课题“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2013BAH32F01),在审。
6.主持2015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羌族口头艺术的非遗传承模式与前景”项目(MJ15-24),已结题。
7.主持201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科研项目“古羌人形彩陶艺术应用研究”(CWYB201401),已结题。
8.主持2014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档案调查工程,第一批已结题。
9.主持阿坝州社科联2015年社科重点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川西珍稀文献汇编辑注工程,在研。
10.主持2016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羌族释比余有陈口述传承史”项目(MJ16-23),已结题。
11.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重点项目“扎坝藏族文史调查与研究辑要”(QYYJB1702),已结题,成果优秀。
12.主持2017年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社会科学事业专项基金项目(编号:ABKT2017057)“羌族口头艺术的叙事、表演与文本研究”,在审。
• 专著
主编
《中国人文地理大发现书系•藏彝走廊丛书》 5卷,重庆出版社,2007年
《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资料调查与研究丛书》1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羌族口头艺术研究丛书》5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审稿中,即将分批出版
独著
《山河是一种慢:康巴地区人文镜像》,重庆出版社,2007年
《云端的阿尔村——一个羌族村寨的田野记录》,重庆出版社年,2007年
《留住美好的汶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八月的年节:一个土著堡子的生存仪式》,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
《羊皮书 : 中国羌族的历史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羌族口头艺术的叙事、表演与文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审稿中即出
合著
《彼岸羌影——1949年前的羌族图像志》,北川县人民政府,2010年
《扎坝藏族文史调查与研究辑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喜马拉雅的林中人——珞巴、门巴民族口述影像志:1956-1996》,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审稿中即出
《喜马拉雅的万花筒——珞巴、门巴民族口述影像志:1956-1996》,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审稿中,即将出版
(2016年,第一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
(2017年,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
个人文选: